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实时动态 > 简报
简报·第193期

金融科技成为互金行业新热点 

日前,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金融科技峰会朗迪峰会(LendIt)在中国上海举行。作为本年度中国最大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会议,本次峰会汇聚了来自海外与中国的大批互联网金融顶尖企业,以及超过1000名全球互联网金融行业领军人物参会,除了全球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趋势外,金融科技成为行业大佬关注的焦点,而行业监管也是今年的热点话题。

点融网创始人、CEO苏海德在会上发表了名为“中国成为全球最大金融科技市场的奥秘”的主题演讲。他认为,这涉及监管问题、运营方面、市场方面、风险管理等,是方方面面的问题促成了这个最大的市场。

首先,从风险管理看,在中国没有很明确的信用记录。如果从银行贷款必须要有资产,大多数银行只提供担保的贷款,如果没有任何的资产,不能够提供担保的话,只能够走入影子银行的体系。大多数人是在这中间的,有比较好的信用行为,但还是得不到贷款。

其次从市场来看,人民银行、银监会的一些数据,我们进行研究分析可以看到,现在有一个22万亿的借款缺口,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缺口。

再次是从运营来看,作为技术公司我们非常关注于高科技。15年前可能大家还没有想到金融科技会发展得这么快,但今天,我们可以有很多的策略。

最后,从监管来看,一年多以前,决策层提到了一个“互联网+”的行动计划,这样一个行动计划,能够很好的帮助企业发展,包括金融服务企业。

宜人贷CEO方以涵分享了“金融科技在中国发展的关键”的主题演讲。方以涵在演讲中提出,时间是金融科技的朋友。互联网讲究“唯快不破”和“用户思维”,产品服务要迅速落地,追求高效、便捷的用户体验,而金融是非常严肃审慎的事情,对数据的真实性和细致程度有要求,金融的有效性需要时间验证,追求长期可持续的稳定发展。

因此,金融科技的商业模式需要时间来验证其有效性。线上小额信贷的周期一般在1年~4年左右,需要充分的历史周期,才能看到资产在不同阶段的完整表现。金融科技平台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深入挖掘目标人群的信用特征,获取充分的、丰富的、多元化的数据,才能更加高效地获取优质的用户,不断优化产品服务,提升风控水平。

 截至2016年3月31日,宜人贷已经帮助近30万名借款人解决资金需求,累计服务近60万名出借人,累计促进借款金额超过150亿元。

在“中国行业领袖发展观”的闭门会议圆桌讨论中,翼勋金融CEO王晖在圆桌论坛上表示,在风险频发,监管趋严的大环境下,互联网金融企业应更加清晰企业定义,着重关注资产、交易、运营的真实性,明确企业信息中介的定位,期待监管机构能尽快制定良好的行业规则,规范市场行为,保护知识产权,鼓励科技创新和创业者,营造良性的竞争氛围。王晖还表示,期待朗迪中国峰会能为金融科技企业搭建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舞台,让中美金融科技企业在更多领域建立联系、交流思想、达成合作。

翼勋金融总经理孙海江发表了名为“新金融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社会价值”的主题演讲。以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各行业均处于优质风口,互联网金融所呈现出的行业格局也当之无愧地使之成为互联网产业第三次革命的主要方向,随后更从服务应用推动、场景开发促进、行业事件推进等方面阐述了新金融为行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要做好企业理财,首先就是去中介化,在企业理财领域,P2P的理念同样适用,要实现资金和资产的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

第二就是互联网化,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互联网透明、高效的优势,打造金融资产交易和企业理财。实现企业理财项目的线上挂牌、交易、登记结算。

第三,企业理财的关键是要实现产品的标准化,需要产品的金额、期限、收益水平、增信措施等都比较规范,并且拥有相应的转让机制,真正做到市场认可度高,流动性好。

普惠金融董事长张辉表示,近两年来,随着Fintech的崛起,整个投资市场风向有了从“互联网金融”向“金融科技”的明显变化。张辉认为,风向“微调”的背后,是风投从“重模式”到“重技术”的转变。张辉表示:“从大趋势来看,未来投资重点会继续向技术方面转变。”

“在过去只需要讲个故事,说说未来,把国外模式复制到国内就能获得投资。”张辉谈到:“现在完全不一样,创业者要想好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等等。靠故事拿到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王喆秘书长在主题演讲中表示,P2P解决了传统银行覆盖不到的小微金融需求,对国内金融环境是很好的补充,但是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为数不少的平台跑偏了。监管部门2016年4月开展的一系列专项整治,目的不是为了打压行业,而是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对于监管思路,他提出了几点建议:

把握本质,设立门槛。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而风险控制是金融永恒的主题,应该对互联网金融实行牌照管理或准入管理,对从业者资格、注册资本金、风控能力、技术水平、资金托管、信息披露等设定准入标准。应该比照传统金融机构的监管模式,机构监管、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三管齐下。

界定边界,明确定位。P2P网贷等互联网金融是普惠金融,应该以服务小微企业、服务低收入者为己任。因此,监管应该明确其业务边界和发展空间。

探索建立统一的资金存管平台。资金存管是防范P2P网贷行业风险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是目前P2P资金存管工作进展缓慢,实际落地的寥寥可数。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建立统一的资金存管平台,并分两步推进:第一步,在地方金融办主导下,由行业协会出面搭建资金存管平台;第二步,待条件成熟后,全国各地的资金存管平台统一并网,形成独立的P2P资金存管体系。

加强投资者教育。监管部门应重视投资者的保护和教育,包括风险教育、收益适当性教育等,增加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同时,建议推进投资人分层制度,通过大数据等手段对投资者做适当性的安排。

顺应互联网金融的特性,探索混业监管的体制。P2P网贷等互联网金融所具有的复杂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给监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若按照传统的监管手段进行监管,容易失控或限死。

                                  (消息来源:《解放日报》)

金融科技关注度越来越高


     就在此次达沃斯论坛上,金融科技成为互金行业的新话题。日前,达沃斯论坛在天津正式举行,和其他诸多财经论坛一样,互联网金融行业也成为此次论坛的关注焦点,而金融科技更是成为新的热点话题,并有望成为下一个风口。

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京东金融CEO陈生强表示,虽然2016年第一季度经济已经下行到6.7%左右,但实际上,经济增长的基数已经非常巨大,经济结构本身也存在着变化,包括消费升级、消费杠杆率待提高,技术进步等,这些变化本身是一种巨大的势能,如果企业抓住了这些势能,发展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陈生强透露,京东金融通过抓了消费升级的势能,从做产品众筹开始,逐渐打造了一个众创生态,将众筹做成了行业第一;通过抓住了消费率杠杆率待提升这个势能,推出了白条,引领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壮大;抓住了技术进步,在大数据风控、机器学习等领域,也做出了很多成绩。

陈生强提到,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创新公司,更多的是模式上的创新,很少有在深层技术层面的创新。而京东金融做技术创新,是有全球化视野,致力于将全球范围内的最新技术融入到产品中去,加以消化。京东金融除了通过自己的技术储备,还投资了很多技术公司和数据公司,在对外投资中,就包括美国的Zestfinance等。

“金融科技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技术,一个是效率”。陈生强表示,京东依靠技术优化了商业供应链的效率,降低了整个零售行业的成本。京东金融定位金融科技公司,致力于用大数据、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金融行业的效率、降低金融行业的成本;另一方面,借助技术创造出原来这个行业没有的产品和服务,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和服务。对京东金融而言,技术是生存根本。

“下一步京东金融的关键词是开放。”陈生强首次对外透露京东金融的未来发展构想,就是做开放的平台。他表示,“京东金融以数据为核心、技术为基础搭建非常有效率的平台,希望和传统金融机构一起分享平台的优势,一起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共同为金融消费者服务”。

点融网创始人、联合CEO郭宇航在演讲中首先表示,以“仰望金融”为题,是源于对金融的敬畏之心。因为十余年的律师从业背景,金融过去在他的眼里就是一堆法律条文的集合,然而面对金融产品冗长的合同条款,专业出身的他都很难有耐心逐句读完。郭宇航相信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金融就这样一直作为一个精英化而神秘地存在。而郭宇航认为,恰恰是金融科技,就像天梯一样,使得普罗大众能够逐渐走近以前似乎高不可攀的金融。如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们不需要再去网点等上数小时办理一个简单的业务;手机的出现使得人们不必回家才能操作网银;而未来可能连手机、钱包、银行卡都将不再被需要,面部或虹膜识别技术就能使你轻松完成金融交易。而这一切都是科技进步所带来的。

郭宇航最后表示:“我们正努力成为Fin-Techist,因为未来的金融科技一定还是以技术驱动,而不是换汤不换药地把产品从线下放到线上去卖”。而Fin-Techist 的一个重要职责正是投资者教育,所以点融网今年开始承担起了这一社会责任,当行业的传播受到限制时,建立自身的发声渠道为P2P正名,同时,也关注并投入一些新兴的金融科技公司,支持他们的成长。

盐商集团副总王柱全表示,从多位嘉宾的发言中,可以得出一个共识,那就是金融科技不能脱离普惠金融的本质,以科技驱动金融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金融更有效率。盐商有自己的网络科技公司,在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方面拥有研发优势。未来,我们可以搭建更具个性化的平台,更好地整合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网络借贷等多项互联网金融业务,为广大投资人带来更广泛、高效、快捷的服务。对盐商财富而言,未来也可以借助金融科技,运用大数据,把好项目审核风控关,打造普惠金融的安全基石。

而上海盐商集团董事长吴友建也指出,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鼓励“双创”的政策措施,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开始探索投贷联动等新融资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双创企业提供一站式、系统化的金融服务。

宜信创始人、CEO唐宁在达沃斯的第一场分论坛“科技金融将遭遇泡沫”上透露,宜信将重点布局金融科技领域,在未来会有更多动作。

金融科技行业是金融和科技的高度融合,包括智能投顾、区块链、移动支付等各个领域。宜信设立新金融产业投资基金,专注于捕捉国内外的金融科技产业投资机会,注资企业跨越区块链、交易支付等风口领域” 。唐宁坦言。

不过,他也进一步分析指出,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是非常长线的事情,不会是一年两年,所以为了长期的健康规范发展,近期这样的一个调整是非常有必要的。

“P2P网贷是科技驱动金融的典型产物。如果没有金融科技的进步,不可能产生基于网络的小额分散的P2P网贷模式。比如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在电商平台已积累了大量的用户信息,这些大数据通过技术处理大都可以成为贷款的依据,进而使网络借贷产生新的模式。随着技术的进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在防止金融诈骗方面大有作为。唐宁分析指出。

在此次论坛上,麦子金服CEO杨恒表示:金融科技有三个关键点,一是技术,二是风控,三是运营效率。

杨恒表示,麦子金服一直是以技术为驱动型的公司,四维风控审核系统以及集大成者水滴风控系统都是麦子金服7年来积累的成果。据杨恒介绍,近期麦子金服已经引入了众多业内技术大佬,陆金所原CTO翁明军已经加入麦子金服,不久还有一批行业大咖将加盟麦子金服,打造一支豪华明星技术团队。

下一步,麦子金服的关键词是开放,将进行全方位移动化与垂直化的转型,在互联网金融整体转型的大环境下,进一步向金融科技服务集团进化。

麦子金服COO杨恒认为,金融科技行业的确需要监管,但要在监管和保护科技发展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打着网络金融外衣而不真正利用信息化先进技术的伪平台会进一步被清理出市场,合规发展平台的优势会进一步凸显。中国的金融体制还不太健全,国家这只手及早介入,有助于良币驱逐劣币,互联网金融才会成为中国进步的新动力。 

                                        消息来源:《晨报》)

产业创新动态(7月)

国际能源署发布《2016全球电动汽车展望》

  国际能源署(IEA)近期发布的《2016全球电动汽车展望》包括对电动汽车(EV)市场发展和潜力的分析。电动汽车仍然只占全球市场份额的0.1%。但是,有7个国家电动汽车占比在1%以上,包括中国。挪威的电动车占比最高,为23%,其次是荷兰,为10%。其他的国家分别为瑞典、丹麦、法国、中国和英国,而美国的电动汽车销量有所下降,所占份额降至0.7%。

  报告指出,全球电动车突破100万辆大关,其销售成功的主要驱动力是政策扶持。其他因素,既有挪威和荷兰减少电动汽车登记税,允许他们在禁止其他车辆的道路上行驶。《2016全球电动汽车展望》详述了其他政策支持机制,包括减免在公路、停车场以及尾气排放标准方面的手续费和通行费。

  事实上,2015年,不仅电动车销售量没有激增,而且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也没有增长。电动车供电设备总量增长迅速,达到145万台(2014年为82万台,2010年约为2万台)。充电桩的数量同比增长71%,其中63%为快速充电桩。

  《2016全球电动汽车展望》强调了过去十年电动汽车成本的快速下降和性能的不断优化(自2008年以来,电池成本估计下降四倍,电池的能量密度增加五倍)。技术提高和规模经济将使电动汽车的技术成本在未来几年继续降低。

  增加电动汽车的使用率将有助于限制气候变化和当地空气污染。电动汽车的部署是实现可持续交通目标的关键,通过更多地使用公共交通以及优化城市结构减少出行距离。《2016能源技术展望》中的国际能源署(IEA2度方案(2DS)要求年均增长至少39%,以达到2025年限制全球气温上升的目标。

  另外,由国际能源署支持的电动汽车联盟“20 by 20”目标要求至2020年全球范围内电动汽车达到2000万辆,而巴黎宣言中关于电动汽车和气候变化,呼吁全球部署目标至2030年电动汽车达到10000万辆,两轮和三轮电动车达到40000万辆。

  除了电动车,《2016全球电动汽车展望》还提供了关于两轮电动车和公共汽车的数据分析。全球五分之一的两轮车已经可以通电。在中国这一比例达到五分之二,反污染政策禁止在城市使用传统摩托车。中国的电动公交车数量也在全球领先,超过17万辆。

来源:中国经济网 

去年中国能源消费增幅20年最低 核能增长近30%领跑全球 

77日,第65版《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以下简称《年鉴》)在北京发布。根据2015年的能源相关数据,过去一年间全球能源的需求与供给已显示出全球能源消费进一步放缓,能源结构正在向低碳燃料转型的趋势。2015年,全球一次能源的需求仅仅增长1%,增幅远低于10年期平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国能源消费增幅虽然只有1.5%,创近20年最低增幅,但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增长市场。另一方面,2015年全球核能发电量1.3%的增长率,则均来自于中国28.9%增长率的贡献,中国也超越韩国,一跃成为核电第四大生产国。

BP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向记者表示,“虽然中国面临着经济增长放缓和经济结构变化的挑战,但是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生产国和净进口国。

全球能源需求增长乏力

纵观全球,2015年一次性能源需求增长只有1%;与2014年的增幅接近(1.1%),但远低于1.9%10年期平均增幅。

在供给侧,燃料的种类和可用性也在随着技术进步而增加。美国通过页岩革命已获得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可再生能源的强劲增长提供了支撑。天然气和石油在2015年亦获得稳健增长,而全球煤炭需求则出现了有记录以来的最大跌幅。

石油在全球主要燃料中位居榜首,占全球能源消费的32.9%,其市场份额出现了1999年以来的首次增长;煤炭以29.2%的市场份额保持第二,却是2015年唯一丢失全球市场份额的燃料;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市场份额为23.8%2015年,所有化石燃料的价格均有下滑。原油价格(以美元计算)出现有记录以来最大的年跌幅,并创下1986年以来的最大百分比跌幅。

“全球能源需求增长乏力,与此同时能源结构有改善,这意味着去年全球碳排放也是增长乏力,这是一件好事,有助于实现各个国家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所做出的承诺。”戴思攀说。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中国的能源消费增长仅为1.5%,创近20年来的最低增幅;而中国能源需求增速只有1.0%,创近30年的最低增幅。

《年鉴》中给出的解释是,全球经济持续疲软,而中国正在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这导致了能源消费增长缓慢。

中国核能激增28.9%

尽管如此,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增长市场。在2015全球能源市场消费量中,中国占据23%,占全球能源消费增长34%

上述《年鉴》显示,核电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的4.4%,全球核能发电量增长1.3%;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核电的所有净增长均来自于中国(28.9%)的贡献,高于过去10年平均增长值12.4%的两倍,中国也超越韩国成为第四大核电生产国。

在中国的化石能源中,石油以6.3%的增长率居于首位;其次是天然气4.7%的增长率和煤炭1.5%的下降率;除石油的增长率稍高于10年平均水平外,天然气和煤炭的增长率都远低于其各自10年平均水平。

在另一些数据中,中国的表现也很“抢眼”。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国;2015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也降低到0.1%,开启了自1998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这可能是近25年来碳排放增长最缓慢的一年,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发展。”BP中国区总裁杨恒明表示。

“技术的浪潮正在增加能源供应的充裕性。”戴思攀表示,“2015年有两个趋势相互影响,能源供应不断充裕和能源需求增速放缓。”

谈及未来,戴思攀表示,从需求方面来看,现在世界全球能源需求正在发生转型。“15~20年前的能源需求增长非常强劲,当时的能源强劲增长就由中国驱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国际科技成果要闻精选(7月)

世界首款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研发成功

    78日,世界首款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产品在京发布。专家认为,该产品的研发成功,彻底打开了石墨烯在消费电子锂电池、动力锂电池以及储能领域锂电池的应用空间。

    首款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产品由上市公司东旭光电的子公司上海碳源汇谷推出,并命名为“烯王”。该产品性能优良,可在-30℃—80℃环境下工作,电池循环寿命高达3500次左右,充电效率是普通充电产品的24倍。

    实际上,锂离子电池充放电速度是由锂离子在电极中的传输和脱嵌速度来,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子和离子传导性能及特殊的二维单原子层结构,可在电极材料颗粒间构成三维电子和离子传输网络结构,石墨烯材料如果能成功的应用在锂离子电池中,可大幅度提升锂离子电池充放电速度,实现电池技术的巨大突破,并将推动新能源产业实现跃进式发展。

    据东旭集团董事长李兆廷介绍,上海碳源汇谷是一家专注于石墨烯规模化制备、应用技术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可实现低成本、高品质、单层石墨烯规模化制备(年产量达吨级)的企业。其中试生产线制备的石墨烯单层率超99%、纯度高达99.9%

    上海碳源汇谷首席科学家郭守武教授表示,此次发布的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技术不仅解决了锂离子电池的快充问题,还突破了国际上对“碳包覆磷酸铁锂技术”的技术封锁。

    发布会上,东旭光电与泰州市新能源产业园区管委会签署了“烯王”生产线落地协议,与美国凯途能源公司等下游应用端厂商签署了研发及产业化合作战略协议。  

                                           来源:科技日报 

俄罗斯开发出从工业废弃物中提取稀土元素的技术

    俄罗斯国立研究型技术大学莫斯科钢铁合金学院和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领先化学工艺研究院”股份公司组成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从化肥生产的废弃物——磷石膏中提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稀土元素的方法,从而减少稀土的进口。

    稀土被广泛用于激光、电子及电脑等高科技产品的生产,并以年产量15%的速度递增,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国。

    俄罗斯用硫酸处理磷灰石来生产磷肥,其间产生的工业废弃物磷石膏约有3.2亿吨,其中含有约8098%广泛用于建材行业的石膏成分,以及80万吨的稀土元素。

    这项创新型新技术可以一步解决三个问题:从工业废弃物中提取重要的稀土金属、建筑材料石膏,以及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研究人员已开始试生产,计划于2016年生产出首批稀土产品。 

     来源:科技部 

欧盟立项研究高空风力发电技术

    作为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现代风力发电技术,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具有替代传统化石燃料发电的巨大潜力。但截至目前,风力发电场主要采用塔式风力涡轮机,通常利用的是距地面200米以内相对低效的风力资源,最大的问题在于生产的电力间歇式不可预测,干扰正常的电网运营。一般情况下,风力发电场装机容量的平均利用率在25%-35%之间,无形中增加了风力发电成本。

    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7)提供200万欧元,总研发投入300万欧元,由欧盟6个成员国及联系国葡萄牙(总协调)、西班牙、丹麦、荷兰、挪威和克罗地亚的7家风力发电设备创新型中小企业,联合科技界组成了欧洲HAWE研发团队,从201010月起,开始从事高空风力发电技术的研发,目前已成功开发出技术原型,正在进行600米高空现场实地测试,希望及早实现商业化试运营。

    HAWE设计开发的高空风力发电技术原型主要由相互关联的三大部分组成:空中机载模块、连接电缆和地面站。目前,已完成原型技术可行性检验,正在进行结构优化,进一步降低技术成本,实现经济可行性。

    高空风力发电技术,可通过地面站对空中机载模块实施连续不间断的自动控制,确保最佳利用空中风力资源。高空风力发电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连续不间断地(非间歇式)提供可预测的优质电力,理论上不存在任何地域海域限制,可在世界任何角落生产可再生电力。

     来源:科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