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实时动态 > 简报
简报·第145期



                                                                                          简  报                                                                                         

                                                                                        第145期 
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办公室               2012年4月25日 





  




本  期  要  目 

● 科技部部长万钢:加强科技和金融紧密结合 
● 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五方面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 
● 金融服务农业科技创新的路径选择 



【科技动态】  
科技部部长万钢:加强科技和金融紧密结合 
    第三届中国(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推进会13日在成都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出席会议并讲话。  
万钢在致辞时说,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要加强科技和金融的紧密结合,这既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万钢说,当前,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新阶段。2011年,88家国家高新区共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3万亿元人民币,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12.4%;全国技术交易市场成交25万多项,金额达到4764亿元,年增长22%。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中国的科技体制还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科技和经济的结合还不够紧密,科技支撑转方式调结构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万钢表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确立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 
万钢说,成都高新区与绵阳市是首批共16个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中的两家。据不完全统计,这16个试点地区增加中小企业贷款超过了1.2万亿元,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对科技企业的投资已经超过了7000亿元。此外,2011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的5000多家中小企业中,民营企业占的比例达到95%以上。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五方面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 
    3月12日,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在出席第三届中国(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推进会(下称“推进会”)高层论坛上表示,科技与金融工作在我国处于初级阶段,科技部将紧密围绕重要和关键环节,积极探索途径和措施,培育新型的手段,下一步将从政府引导、区域试点、模式创新、对接服务、人才培养等五个方面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  
    此次对接会由民建中央、科学技术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举办,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及清科集团等承办。与以往相比,本届对接会规格更高、规模更大,有200多家国内外知名风投机构、银行金融机构、券商代表及1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代表参会,会议规模达到1500人以上。  
    王伟中在论坛上表示,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面临新的形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科技部将认真总结前期工作的经验,积极探索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的对接机制和模式,深入推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今后主要从五方面开展工作:首先是加强政府引导,完善统筹协调的机制,继续深入中央和地方,科技部门和金融部门的工作协调和沟通,指导和推动地方积极试点和落实八部门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深入开展科技金融结合的创新实践。  
    其次要扎实推进试点,总结推广试点的经验,科技部将积极汇同一行三会,推动试点地区扎实、稳步、有效地开展工作,发挥先导的作用。  
    与此同时,科技部将推动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推动建立一批主要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之行分支机构,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和科技融资租赁公司等特色专业机构,深入推广贷款和高新技术企业股权贷款。  
此外,科技部还将深入开展科技与金融的对接服务,不断优化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科技专家对信贷的支持及专家咨询系统。扩大会议专家向商业银行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的规模,积极推动建立涵盖评估、咨询、法律融资和培训等多功能的科技金融中介机构。同时,该部将培育科技金融创新的复合型人才,以支持中国科技金融结合的相关工作的开展。 
                                                                                                                                                本文来源:中国证券报 
   
金融服务农业科技创新的路径选择 
  近年来,为适应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要求,金融业的信贷资金也由过去服务数量农业转向重点服务效益农业,助推农业科技创新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新热点。试以吉林省四平市“十一五”期间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服务情况为切入点,对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路径进行探讨和解析。 
  助推农业科技创新成为金融服务的新推手 
  (一)面向发展前沿,金融在助推高产丰产田科技创新中开阔视野 
  盯紧经济发展前沿,瞄准科技创新高端,四平金融业在推进500万亩省级高产丰产实验示范田先进科技要素组合配套中,积极开拓大胆探索,强力促进了信贷投放与科技创新的有效融合。5年来,四平金融业先后投资3.1亿元,支持2家农科院所近百项科技项目研发、9个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20多项涉及农作物栽培、生物农药防病、精量用种、标准化施肥等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其中,测土配方施肥、玉米螟防治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推动下,高产丰产区粮食产量年平均递增15%,高于全市平均6.7个百分点,玉米单产2450斤/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厚积发展基础,金融在助推中低产田科技创新中彰显活力 
  把助推中低产田改造科技创新作为主攻方向,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中为金融服务注入新生机。五年来,人行四平支行下拨支农再贷款6.3亿元,带动金融机构投放贷款14.4亿元,重点用于盐碱地、风沙地及易旱易涝地的综合治理,先后研究开发出11项科技创新成果,推动全市新增滴灌、喷灌面积32.3万亩,新增防护林、灌木林面积38.7万亩,新增旱改水面积18万亩。科技创新为中低产田改造赢来累累硕果,2011年,全市中低产田平均增产2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7.5个百分点。 
  (三)优化发展特色,金融在助推经济生态田科技创新中延伸触角 
  四平金融机构主动调整资金投向,优化投资结构,把金融服务的着力点转向推动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上来。为此,他们出台了《金融支持特色农业发展指导意见》,实施了“特色农业”信贷工程,采取企业担保贷款、订单融资、动产质押、土地抵押、五户联保及“公司+农户+合作社+银行”、“银行+合作社+担保公司”等多种方式投放特色农业贷款39.8亿元,支持建成牧业小区602个,畜产品加工企业48家,产品达27个系列、318个品种,涉及畜牧养殖或特色农产品种植的农户61.2万户,占农户总量的91.1%。精品畜牧业及精准种植业等特色农业实现产值475.5亿元,带动农业增收超过20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3120元。 
  (四)聚集发展效应,金融在助推经济开发田科技创新中拓展领域 
  四平金融业致力于把支持开发田科技创新打造成信贷投资洼地,研究探索出“农业开发+资金聚集”新模式,5年来,先后投资1.8亿元,支持土地规模种植、棚膜集约经营、专业区域发展、农畜加工增值;投资1.2亿元,支持省、市级循环农业集成园区建设;投资3.3亿元,支持林粮间作、林经间作、地膜覆盖、立体种植等新技术推广。2011年,四平市开发性农业创造产值98.6亿元,同比增长12.4%。  
  助推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时所存在的新问题 
  (一)农村信贷投放的局限性与农业科技创新资金需求的广泛性矛盾突出 
  目前,我国服务农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近年来涌现出的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农业发展银行属于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农业科技创新服务面很窄,信贷支持有限。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作为商业性金融机构,由于其经营活动具有强烈的利益驱动性,出于安全和盈利的考虑,对农村科技创新“惜贷”的现象也比较突出,致使一些发展潜力较大、市场前景看好的农业产业项目和新技术推广项目由于得不到相应的资金支持,也难以付诸实施。 
  (二)农业信贷投放的固化性与农业科技创新资金需求的多样性矛盾突出 
  一是商业银行出于资产安全性的考虑,对于实力弱、风险大、评估成本高的农业科技企业和科技创新项目一般不愿涉足。二是商业银行要求农业企业和科技创新项目在获得贷款时必须提供相应的抵押,由于贷款门槛过高,使许多农业科技企业和科技创新项目难以提供符合银行要求的抵押物。三是为农业科技企业和科技创新项目提供担保的机构数量少,基金规模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贷款担保业务的需要。 
  (三)农村信贷资金投放的滞后性与农业科技创新资金需求的前瞻性矛盾突出 
  由于目前我国尚缺乏明晰的针对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金融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致使农业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发和利用在现有金融投资模式下,很难得到及时、有效、充盈的信贷资金支持。况且,农业科技创新资金需求多数依靠银行贷款这种间接融资方式,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十分困难,利用风险投资筹集资金条件还不完全具备,致使一些技术项目的资金需求在传统的投融资机制下,难以满足供应,其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步履艰难。 
  助推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服务面临的新任务 
  (一)完善体系,解决好信贷资金投放与农业科技创新资金需求相协调的问题 
  一是积极拓展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增强其对农业技术进步的金融支持力度。二是控制农业银行的资金外流,对于农村地区保留下来的分支机构,可考虑规定其新增存贷款用于农业的比例,以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三是深化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的改革,使其成为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扶持民间金融的发展,使其逐步纳入合法化的轨道,努力形成多元化的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格局。 
  (二)倾斜政策,解决好信贷资金投放与农业科技创新资金需求相适应的问题 
  一是应适当放活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贷款限制。包括降低对贷款对象资产规模的要求,适当放宽对贷款抵押物的限制,允许以实物资产和其他票据进行贷款抵押或质押,允许其用技术专利或其他知识产权作抵押。二是对农业科技创新信贷实行优惠。对商业性金融机构提供的相关信贷业务,政府可采取利息补贴、贷款担保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加以鼓励和引导,从而使更多的信贷资金能够投入到农业科技创新中来。三是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贷款担保体系,逐步形成政府担保、企业互保和商业性担保多元化贷款担保机构体系。 
  (三)创新机制,解决好信贷资金投放与农业科技创新资金需求相对称的问题 
一是应继续深化农村融资体制改革,逐步使金融服务与科技创新要求相协调,并从政策、制度上对金融服务农业科技创新给予必要扶持。二是积极探索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区域合作模式、完善涉农金融机构信息技术服务,保障网络的稳定性,大力推广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咨询等业务。三是设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改造专项贷款、大型农业机械按揭贷款及租赁业务。四是开发农产品专业市场和电子化信息网络市场的贷款,以仓储、配送、分销等为主要内容的物流服务贷款品种。五是以非现金结算工具为载体,以现代化的电子服务设施和产品为支撑,构建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绿色通道”。 
                                                                                                                                               本文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