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实时动态 > 简报
简报·第142期

本  期  要  目


●  银行业加快创新科技金融合作模式
●  深圳金融创新“浇灌”中小企业

【科技动态】


银行业加快创新科技金融合作模式


  1. 融资难是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关键瓶颈。破解这一难题,需要科技与金融更有效的结合。中国银行业科技专家选聘系统5日上线运行,是银行业深化科技金融合作的最新举措。
    制约银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在高科技企业集聚的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京银行中关村分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引人注目。截至2011年底,中关村分行累计为2000户示范区高科技、高成长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超过500亿元。
    然而,中关村分行行长王喆有时颇感烦恼:在信贷调查和评审中,对企业技术发展、知识产权、技术成果转化等评估把握能力不足,成为银行面对的现实难题。 
    科技型中小企业与传统中小企业的经营模式有很大不同:科技型企业处于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的前沿,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以“轻资产”为主,无形资产占比高;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发展潜力巨大,同时也意味着更高的经营风险。
    “正是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这些典型特点,它的发展给传统银行业务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对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王喆说。
    面对各种新兴产业发展中新技术层出不穷,如何在众多的科技成果中,判断其科技含量、成果转化、市场潜力,成为银行服务中小科技企业的主要困难,对信贷风险的识别形成巨大挑战。
    现阶段,银行服务科技型企业,仍然主要是评估其财务状况、技术团队、企业等级认证等传统模式,并结合相应的担保物进行风险防控,而对于企业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成果转化和技术发展等评估,成为银行面对的现实难题。
    “我们只能是针对特定的贷款评审需求,发动员工或请总行支持,随机地、发散地寻找合适的专家,由于缺乏特定的服务市场,专家寻找难、合作模式松散,也很难规范管理,执行效率通常也比较低。”王喆说。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教授郭田勇认为,银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需要建立一套有别于一般中小企业的风险评估系统。其中,科技专家参与信贷评审中的技术评审,不失为化解银行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方式。
    业内人士指出,由政府或行业组织建立一个完善的科技专家公共服务平台,将有助于银行更好地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
    银行业积极探索与科技“联姻”
    2011年10月,银监会、科技部等八部委颁布的《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需要金融的支持,同时也为金融体系健康发展拓展了空间。
    “科技创新,需要金融支持。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也同样离不开科技专家的支持。”中国银监会纪委书记王华庆说。
    为助推银行业借助科技专家更好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国银行业协会开始了打造“科技专家选聘系统”这一平台的努力。
    “系统建设前期,我们与科技部代表共同组建了联合调研组,深入银行业务一线调研,组织方案论证,出台了一系列配套制度,构建起完善的科技专家推荐体系。”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说,“科技专家选聘系统”通过科技部、银监会对专家进行逐层审核筛选,集中了一批全国性的、覆盖宽泛专业领域的、懂技术懂市场的科技专家。
    目前,第一批入库专家为2315人,涉及电子信息、新能源及节能、航空航天等八大技术领域,光发射与接收技术、基因工程药物、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等193个研究方向。
    杨再平说,系统以科技创新技术审核、技术成果转化、科技型专利实用价值咨询等为切入点,在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贷款审批出现科技困难时,提供强大的专业指导和技术咨询。
    王华庆表示,通过科技部对国家、地方科技专家资源的整合,借助中国银行业协会开发的科技专家选聘系统,将更好地实现科技专家与金融服务的对接,适应和满足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评定的专业咨询服务的需要。
    加快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
    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表示,中国银行业协会开发的“科技专家选聘系统”进行了两三年时间,正式启动非常有意义。建好这个系统,可以为更多的金融机构服务,可以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王喆希望,在系统稳定运行后,能进一步优化服务,推出更多、更好的专家服务,并将专家资源整合设立常设专家组,建立重大科技项目评估团队,定期发布行业技术动态评估报告,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为银行、同时也为专家提供更丰富的服务项目。
    “我们有非常大的专家库,涉及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王伟中表示,科技部将更紧密地与银监会配合,与中国银行业协会合作,共同把科技专家选聘和应用工作做好。
    王华庆表示,希望银行业协会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贴近一线需求,加快完善配套工作机制,更好地为银行提供科技咨询服务。
    “希望银行高度重视这一系统,共同完善这一系统,积极利用这一系统,并以此为契机,借助科技专家更好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主动与科技联姻,共同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王华庆说。
    杨再平表示,将根据系统运行情况,及时收集使用意见,适时启动系统二期的建设,努力推动系统向专业化、系统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实现高效的科技专家咨询服务,促进银行业在科技创新大环境下可持续发展。 

  (摘自经济日报)


深圳金融创新“浇灌”中小企业


  春节将至,深圳包括小微在内的中小企业群体,看起来日子还不错。按照一位银行行长的说法,去年是调控最严厉的一年,但从资金供给量、风险控制度、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状态等指标观察,仍然可谓高质量。
  来自深圳银监局的最新统计从“资金供应层面”印证了这一判断。截至2011年12月末,深圳银行业小企业贷款1719.3亿元,比年初增加313.4亿元,增幅达22.29%,高于全市各项贷款增速7.2个百分点。
  记者深入采访发现,深圳实体经济“体质”良好,中小企业发展质量成为深圳质量的风向标,离不开金融特别是银行业务创新的“浇灌”,体现出三类值得回味的样本。
  样本一:小微企业的“幸福时光”
  与小微企业相对应,深圳创造了小微金融的概念,这种对接,让深圳的小微企业很是幸福。
  在深圳,“微”至农批市场的普通菜贩,“小”到华强电子一条街的个体商家,都可以选择丰富而合适的金融产品,较低成本地应急周转。
  民生银行深圳分行的做法颇具代表性。“在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之初,就把主要目标客户定位于劳动密集型的小微企业,特别是商贸流通服务领域的小微企业。它们不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成长性,但与居民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在活跃市场、拉动内需、创造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该行负责人如是说。
  创新的效果是,除传统的抵押、质押以外,沿行业大力发展联保互保、核心企业担保、超市供应链和品牌经销商信用授信,有效满足小微企业的多样化需求,客户达到2.8万户,累计商贷通余额达到了118亿元,成为华南地区首家商贷通百亿分行。
  批量化、规模化是大数定律在小微金融经营形式上的集中体现。深圳的一批银行,围绕小微企业集群“两圈两链”的特点,积极与行业协会、商会、产业链核心企业、专业市场、担保公司等重点机构开展合作,探索小微金融合作新模式,成为共同的价值取向。
  样本二:集群开发的“珠宝效应”
  黄金珠宝加工行业是深圳的重要产业,约占全市工业产值8%。细究可以发现,银行信贷的适时介入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最大的特色,是集群式开发。
  “我们已有了2个专门的黄金珠宝支行,位于水贝,计划要培养10个黄金珠宝支行。”光大银行深圳分行副行长邹建旭介绍,2010年该行以模式化经营方式介入黄金珠宝企业授信业务,由行业内专业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或者采取联保联贷的方式,效果喜人,黄金珠宝行业模式被总行列入十五个重点模式项目,行业授信客户超过40户。
  模式化的核心是集群式开发,可有效控制风险。工行深圳分行负责人介绍,融资企业由行业协会推荐,实行行业内部互保;另一方面,如果一家企业倒闭,设备和其他资产仍然可以为行业所用。他透露,目前该行对黄金珠宝行业的贷款已达50亿元。
  这样的“珠宝效应”,正在家具、服装等传统实体经济野蛮生长。
  样本三:成长路径的“比翼双飞”
  银行不是慈善家,小企业抵押品不足,为何敢于“走险”?深圳的答案是,银行要“培养”小微和中小企业,一起发展比翼双飞。正是这样的理念和定位,让深圳金融资本和产业发展实现多赢。
  “银行应从创业初期介入,等到企业变成巨人再介入,那就晚了。”华夏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部深圳分部总经理王家金告诉记者,“得到融资支持的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后,将由中小企业部门推荐给行内的公司部,再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对深圳的银行来说,企业家的敬业精神是特别注重的方面,“客户无大小,只有优和劣。”
  “我一年要跑几百家企业,”邹建旭表示,光大银行深圳分行对公客户中,中小企业的客户群体达到80%。为什么支持中小企业?银行要在互促发展中分享企业成长的成果。
  邹建旭分析,中小企业客户需要银行发掘,并且从小到大地培养,银行要做的是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培养一大批企业。而以前银行的做法是,某个企业很好,要IPO了,银行就奔着存款去,企业上市了银行小赚一笔,但更大的利益被投行分享了。
  “不是不追求利润,追求的是综合利润。”邹建旭说,如果追求单一的存贷款很容易,只需要给企业排序,谁给我的价格高我给谁放,但关键在于培养长期忠实客户。
   改变的力量
  从印象中的“嫌贫爱富”到擅长“放长线、钓大鱼”,这是记者采访深圳诸多银行后的一个感受。
  小微企业、中小企业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较少抵押物,资金周转急,规划性又不足,在传统银行视野和业务盘子里,绝对是风险大、产出少的贫困生,确实常常遇到融资难、融资贵,甚至被认为是世界性难题。但深圳有点不一样,为什么?
  光大银行深圳分行行长朱慧民的一段话,可能是一种理解的角度。他说,身份上“互”相尊重,过程中“互”动成长,结果是“互”为因果,一个“互”字,道理尽显。深圳在产业层面有别于上海、北京等的一个重要不同,就是中小企业群体庞大,形成完全不一样的文化和活力,同时产生了较迫切、较前沿的突破需求。
  深圳金融界顺应形势大胆创新,开始和不断满足这种需求,于是,在习惯“锦上添花”的行规中,“雪中送炭”的故事迅速多了起来,累积就成了一种可推广的模式,最终演化为经验和规律。
  在扶持方式上,光大银行有一个提法叫模式化经营,大意是,把一项业务做成模式,做深做透做成熟,再把上下游客户链延长,真正形成一个价值链,并想方设法把它复制到相关的或者相近的产业链当中去,模式化就绝不仅仅是复制,而是银行拓展盈利模式的有效手段。
  这种差异化的思路和道路,正是发生在深圳的改变的根本性力量。


(摘自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