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福建省工商业联合会 印发《关于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闽科规〔2024〕5号
各设区市科技局、工商业联合会,平潭综合实验区经济发展局、工商业联合会: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通知》(闽政〔2023〕7号)精神,省科技厅会同省工商联制定了《关于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福建省工商业联合会
2024年6月3日
(此件主动公开)
关于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
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通知》(闽政〔2023〕7号)精神,提升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措施。
一、支持民营企业常态化参与技术创新决策
建立健全企业稳定参与政府科技决策和咨询工作制度,主动向民营企业开展问计咨询,在省科技发展规划制定、项目指南编制、政策调研中充分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和建议。健全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机制,完善行业主管部门、科技界、产业界、用户多方参与的论证机制,确立企业在重大技术创新方向确定的主导权。优化省级科技专家库结构,增加民营企业专家数量,对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省级重点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在项目评审、结题验收等环节适当提高民营企业专家比例。支持科技型骨干企业建立战略研究机构,入选省级智库的,纳入省创新战略研究项目资助范畴。
二、支持民营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持续优化企业研发投入奖补政策,实施更加精准有效补助方式,引导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高于5%的或年度自主研发费用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优先推荐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启动实施民营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两提升”行动,力争至2025年底,全省民营百强中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和省工商联所属商会会长单位中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规上制造业民营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提升到60%左右、研发机构覆盖率提升到30%左右。加强与财税部门沟通协调,加大政策宣传辅导力度,推动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和技术交易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应享尽享”“直达快享”,力争全省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尽快突破800亿元。
三、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建立健全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落实企业基础研究投入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民营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同承担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以应用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平台。鼓励有条件的“链主”企业申请加入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资助,重点支持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四、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完善企业参与重大科研攻关需求征集与榜单编制机制,支持民营企业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充分利用省内外优势创新资源解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单个项目资助最高800万元。省工商联注重引导民营百强企业梳理产业链“卡点”“堵点”难题,形成重大攻关任务清单,符合条件的优先推荐申报省级重大科研项目或列入“揭榜挂帅”榜单。提升企业主导产学研协同攻关项目的比重,每年企业牵头或参与承担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数占总立项数的比重一般不低于 60%,产业应用目标明确的重大科技项目,原则上由企业牵头组织实施。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链主企业等龙头企业牵头,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重点解决单一主体无法解决的产业链共性技术问题。对组建联合体申报“揭榜挂帅”攻关项目,最高给予1000万元经费支持。支持民营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和省重大创新任务和工程,对其牵头承担处在执行期的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按规定落实奖补政策。
五、支持民营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
探索推行“科技企业成长在线”数字化重大应用,建立科技企业“孵化资源数字地图”,引导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的创业场地、共享设施、双创导师、技术服务等各类高质量孵化资源与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精准匹配,更好地服务科技人员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创办科技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提质计划,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上市企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链条,引导企业利用政策解读、条件评测、材料归集、申报指引等系统功能实现便利化、自主化申报,量质并举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争取全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尽快突破1.5万家。
六、支持民营企业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
支持民营企业牵头组建或参与建设省重点实验室、省创新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对获批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给予一次性最高1000万元奖励。对认定为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最高分别给予150万元、100万元奖励。支持民营企业创办新型研发机构或引进设立重大研发机构,符合省级认定条件的,享受非财政资金购买研发仪器设备后补助政策。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与名校大所央企合作设立高水平研究院或校(院)企联合创新平台,以企业需求为主导,常态化开展柔性引(育)才、产研合作、项目孵化等重点活动。对于科研成效明显的,可通过“一事一议”给予重点支持。
七、支持民营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建设全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和省内外重大科技成果“两张清单”,推动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非涉密科技成果向民营企业开放,加快各级科技计划等成果在企业转化和产业化。支持民营企业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对其购买的重大科技成果,按不超过企业对该项目实际支付技术交易费用的30%给予补助,单个企业每年最高补助300万元。支持民营企业建设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对其促进技术交易成交金额达到一定额度以上的,按不超过实际成交额的3%,给予每家每年最高100万元奖励。支持民营企业牵头组建概念验证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符合省级条件的,根据其对外提供中试服务等情况,给予资金支持。加大对民营企业技术经纪人的培训力度,支持参与技术经纪职称评聘。
八、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引进科技创新人才
注重“政府引才”与“企业引智”双向发力,依托科技创新型企业,大力培育和引进顶尖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支持民营企业申报省引才“百人计划”、省“创新之星”“创业之星”人才计划等重点科技人才计划。支持民营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中国侨智发展大会”等重要引才引智平台,探索构建柔性引才用才机制,做大高层次科技人才增量。依托省科学技术奖评审,遴选发现一批解决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和企业重大技术难题的重大标志性攻关成果。落实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等相关政策,鼓励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对口帮扶民营企业,加大对扎根民营经济领域青年科技人才(团队)的奖励。选认科技特派员服务民营企业,积极推行以“一县一团”“一业一团”“一团服务一产业链”模式选派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助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九、支持民营企业更大力度开放合作创新
鼓励省内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以多种方式设立海外研发机构,直接利用当地创新资源开展研发活动,积极融入全球研发创新网络。支持民营企业与创新型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机构合作开展产业技术攻关、成果转移转化等,提升企业开放创新水平。支持民营企业牵头或参与建设福建省闽台港澳科技合作基地。支持有条件民营企业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资源集聚地区建设异地研发(孵化)机构,符合条件的研发投入可计入母公司,享受我省研发经费投入奖励政策。通过异地研发(孵化)机构与当地高校院所联合开展的科技合作项目,支持推荐申报“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对符合条件的异地研发聘用人才,支持推荐申报国家、省级人才项目。
十、优化民营企业创新服务体系
完善民营企业获得创新资源的公平性和便利性措施,形成各类企业“创新不问出身”的政策环境。有序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学仪器等科技资源等向民营企业开放共享,提高创新资源使用效率。围绕我省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产业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与转化服务。持续开展科技金融对接活动,加大“科技贷”投放力度,引导金融机构丰富科技创新领域金融产品供给。各级工商联以及所属商会等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探索创新项目对接、落地、转化的有效形式,助推民营企业项目落地。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创响福建”创新创业大赛、“创响福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积极宣传先进典型,营造良好创新创业创造氛围。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增强民营企业对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省科技厅与省工商联加强工作会商,统筹指导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
本政策实施期限为2024—2027年度。
行业创新动态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激活企业创新动能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方式,正逐步成为破解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轻资产、缺担保”融资困境的关键引擎。记者梳理发现,近段时间各地各有关部门出台的一些新举措、取得的一些新成果、涌现出的一些新案例值得关注。作为专利成果转化的重要方式,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迎来快速发展,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也促进了科技创新与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
湖北省十堰市双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是一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门生产豆类收割机,每当有新产品投向市场,就需要购入更多的设备和原材料,因此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
“作为一家科技创新型企业,我们已经拥有70多项专利,而且每年公司还在研发投入上不断下功夫,例如取得的资金和利润除了产品推广之外,大部分都应用在研发上。”双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毅说。
像这样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在全国还有很多,他们往往都是轻资产,厂房、设备等抵押物不多,缺少有效的担保手段,因此在银行的贷款额度并不高。尽管如此,在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下,这家企业尝试用知识产权专利来申请贷款,不到一周时间便获得了500万元的贷款。
“公司这次质押了20多项专利,加上知识产权贷款补贴后,贷款综合利率约为3%,不仅解决了资金困难,也激发了我们更多的研发热情。”张毅说。
记者了解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指企业或个人以其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这种方式有效盘活了企业的无形资产,为企业研发、生产、市场拓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相关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规模呈快速增长态势。从地方实践来看,北京、上海浦东、武汉等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运作模式,主要涉及银行、企业、政府、担保公司等多方主体。这些模式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风险分担等机制,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了融资效率。
“例如,我曾经服务过的某生物科技公司,拥有数项核心专利技术,在研发阶段急需大量资金投入。当时就是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方式,使该公司成功获得了银行的信用贷款,加速了产品上市进程,最终实现了商业成功。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对于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一位知识产权业务律师向记者介绍。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今年年初公布的数据,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普惠力度不断加大,2023年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8539.9亿元,同比增长75.4%;质押登记项目4.2万笔,同比增长49.2%;质押金额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贷款惠及中小微企业2.6万家,同比增长44%。
目前,我国作为无形资产存量大国,专利、商标注册量已位居世界前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有望在科创企业融资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金融支持科创企业成长的重要方式。这主要取决于这一融资方式的特点和优势。一方面,对于轻资产的科技型企业而言,传统的抵押贷款往往难以满足其融资需求,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供了以知识产权价值为基础的融资途径,有效降低了融资门槛。另一方面,通过将知识产权转化为金融资产,不仅解决了企业资金难题,也促进了知识产权的价值实现,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形成良性循环。与此同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有助于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具有创新能力和潜力的企业,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也注意到,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价值低、评估难、处置难、机制弱”等挑战。为此,相关业内人士建议,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政策体系,强化顶层设计;搭建具有公允性的知识产权在线评估系统,推进知识产权质押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并完善风险分担及风险缓释机制,引导和支持培育高价值知识产权,提升知识产权质押业务专业能力。
此外,还可以借鉴一些其他国家的做法。例如,美国在1953年颁布的《中小企业法》,明确银行机构可以知识产权为担保向技术创新型企业提供咨询和贷款服务。日本先后发起“知识产权商业评估书”和“知识产权金融化促进事业”项目,全面评估企业知识产权的商业价值,并将评估信息免费提供给金融机构以便其作出融资决策。韩国专利厅出资与韩国产业银行联合成立知识产权管理公司收购违约企业的知识产权,韩国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发明振兴会等向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险金、评估费用等支持。
来源:中国贸易报 张伟伦 2024-07-04
中银-火炬创新积分贷:赋能科技金融 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近日,2024山东“好品金融”名单正式出炉,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报送的“中银-火炬创新积分贷”入选好品金融科技金融产品名单。该活动由山东省委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东监管局、大众报业集团主办,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山东金融业联合会承办,旨在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对各金融机构聚焦主责主业、立足特色经营,创新推出的金融产品进行推荐。
“这8000万元创新积分贷解决了大问题,感谢山东中行为我们送来了及时雨,研发资金短缺和融资难题都解决了,公司以后的发展更有底气了。”山东某电子技术公司负责人兴奋地说。该企业是中国领先的身份识别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和服务商,2004年入选公安部身份证阅读机具定点生产企业,其身份认证产品广泛应用于中国的金融、公安、通信等领域。但因轻资产、抵押难造成的信贷融资难题却成了制约公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2024年3月,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得知情况后主动对接,通过绿色通道专项审批,仅用时1周,就为该企业批复了8000万元中银-火炬创新积分贷信用总量。山东中行专业、高效的服务,获得了客户的高度好评。
据了解,中银-火炬创新积分贷是以“企业创新积分制”指标体系为基础,融合商业银行信用分析方法与投资银行价值分析视角,将人工智能与专家经验相结合,构建智能化模型,通过对企业信用水平及成长潜力进行评估,精准匹配相应信贷服务,有效提升了银行金融服务科技企业能力。该产品面向创新能力强、成长潜力大的科技企业,改变商业银行传统风控理念,促进缓解科技企业“轻资产、难抵押”的融资难题,并立足于企业创新发展需求,面向未来看待企业创新能力及成长潜力.支持陪伴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成长。
通过中银-火炬创新积分贷,山东中行为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提供授信支持,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威海某新能源车辆公司成立于2014年,主要经营汽车、房车、新能源汽车、挂车、改装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等,属于汽车车身、挂车制造业,企业非常重视科技生产动力,目前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公司亟需高额信贷资金以支持快速发展,没想到山东中行这么给力,为我们成功核定超1亿元信用总量。”该企业负责人感慨道。据了解,2023年9月,山东中行了解到上述企业信贷需求后,通过中银-火炬创新积分贷,在当月便完成上报和审批,成功为其核定超1亿元信用总量,并完成贷款投放,满足了企业经营周转需求。
科技金融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科技金融领域先行者,近年来,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围绕国家、山东省战略部署,聚焦全省优质科技型企业靶向发力,有效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创新针对性信贷产品,激活企业科技创新潜力,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发展新动能。
向新而兴,提质升级,山东中行科技金融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截至2024年4月末,科技金融贷款余额903亿元,较年初新增突破120亿元,增长率超15.3%;服务科技型企业数量3806户,较年初新增284户,科技金融客户授信覆盖率超11%;已为超4700户省内科技型企业测算创新积分,为省内610户科技型企业逐户匹配了“预授信”额度,为具有创新能力和成长潜力的科技型企业提供了更加精准的金融支持。
未来,科技、产业的深度融合将不断强化,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作用愈发凸显。岁序更替,笃行不怠,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将进一步提升服务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为山东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来源:齐鲁壹点 胡晓娟 2024-07-12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子基金规模突破1000亿元,加快推进基金二期设立工作
6月27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以下简称“国家中小基金”)披露,已完成新一批子基金的签约设立任务,子基金认缴总规模超过1080亿元,数量累计42支。
过去的一周中,国家中小基金先后披露了第六批六支子基金的签约情况,这些子资金的管理人包括浙江普华天勤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基石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达晨财智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杭州元璟睿恒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崇凯创业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深圳国中常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国家中小基金已完成第六批全部子基金的签约设立工作,总规模112亿元。下一步,将督促子基金尽快开展投资运营工作。
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
国家中小基金是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要求,于2015年9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的国家级股权投资基金。
2020年5月,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工信部与财政部的牵头推动下,中央财政与上海国盛、中国烟草等社会出资人共同发起成立了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母基金)。
官网最新披露的信息显示,过去四年中,国家中小基金始终坚持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通过公开遴选制度,汇聚了一批国内最优秀创投机构,建立了完整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引导子基金立足政策目标、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开展投资。
一是聚焦投早、投小,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累计投资项目超过1500个,其中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超过1200个,培育专精特新企业780个,“小巨人”企业280个,独角兽企业45个,累计帮助已投项目新增股权融资超过4800亿元。
二是聚焦投创新、投硬科技,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投资了一大批科研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在量子信息、具身智能、生成式AI等未来产业以及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的投资项目超过800个,支持了月之暗面、宇树科技、国仪量子、蓝箭航天等一批创新企业。
三是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积极推进补链强链,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国家重点发展领域的投资项目超过1300个,金额占比近90%,支持了华大九天、莱特光电、海博思创、微导纳米等一大批产业链关键企业,充分发挥了中小企业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方面的生力军作用。
加快推进基金二期设立工作
根据早前发布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第六批子基金管理机构遴选公告》,第六批子基金原则上应为全国性的直投基金,投资项目无区域或行业限制,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在中西部地区注册设立。
6月26日,达晨财智宣布其管理的达晨财智中小基金二期顺利完成首轮募集关闭,基金总规模约30亿元,注册落地湖南长沙。达晨财智方面表示,将继续支持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发展、深耕投早投小投科技,切实助力中国科技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记者了解到,此前的2022年,达晨财智得到国家中小基金支持,设立了规模为20亿元的达晨财智中小基金一期,主要投向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相关领域的中小企业。
同样在6月,基石资本宣布其管理的基石国家中小二期在武汉市洪山区落地,规模15亿元。这也是基石资本再次得到国家中小基金支持。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表示,将致力于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为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围绕培育创投主体、拓宽资金来源、加强引导与差异化监管、健全退出机制、优化市场环境等五大方面提出具体举措 。
《政策措施》提出发挥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作用。其中包括,充分发挥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作用,进一步做优做强,提高市场化运作效率,通过“母基金+参股+直投”方式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国家中小基金方面表示,将加快推进基金二期设立工作,持续引导更多创投机构和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持续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赵娜 2024-06-28
北京出台16条措施,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7月11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北京市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新闻发布会,介绍本市推动数字人才培育的16条硬核措施。本市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扎实开展数字领域重点人才队伍、培育平台、发展机制和组织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数字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形成数字人才集聚效应,为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建设数字战略科学家梯队
本市将加强数字领域重点人才队伍建设,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核心,着力培养数字战略科学家、数字领军人才、数字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等四类人才队伍。
本市将建设数字战略科学家梯队,通过“三个一批”,即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数字人才、支持一批留学回国数字人才创新创业、组织一批海外高层次数字人才回国服务,发现和培养战略科学家,形成成长梯队,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解决突破“卡脖子”难关。
本市支持数字领军人才成长,鼓励各单位设立首席数据官。通过开设订单、订制、定向培训班,以及举办高级研修项目等方式,不断提升首席数据官和企业管理人员数字能力素质,培养一批既懂产业技术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同时,本市还将培育和壮大数字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对数字技术人才,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取得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可衔接认定相应职称,不断提升从业人员数字素养和专业水平。
两所大学增设“数字经济”专业
本市将聚焦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发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的作用,重点打造一批行业特色鲜明、集聚创新人才的平台。
在深化产学研融合培养体系建设方面,本市将加强高等院校数字领域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建设一批数字领域“一流专业”“一流课程”,提升首都急需紧缺领域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能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复合型数字人才,依托国家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通过支持承担重大任务,培育和造就一批一流数字人才。
北京市教委表示,将支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新增设“数字经济”专业,继续推进相关高校做好数字经济相关专业建设。引导职业学校紧密对接首都功能定位和高精尖产业需求,发展以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兴专业,积极申报增设区块链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工业互联网应用等数字领域相关专业。面向市属公办本科高校全覆盖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提高全市不同类型专业大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加大数字领域人才培养力度。
另外,本市还将完善数字技术人才基地建设、强化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载体、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创业载体建设。
鼓励将数字人才纳入人才计划
本市将通过改进人才引进机制、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优化人才流动机制,鼓励将数字人才纳入各类人才计划支持范围,积极探索高效灵活的人才政策。
在人才引进方面,探索举办北京市数字工程师创新创业大赛等数字领域人才比赛,快速集聚一批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人才,并加大为本市数字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引进力度。
在人才评价方面,继续升级国际职业资格认可目录,持续发布数字职业,动态调整数字职称专业设置,支持数字型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对优秀技能人才可直接认定或破格晋升职业技能等级。推动落实“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大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数字技能人才。
在人才激励方面,持续发布数字经济从业人员相关岗位工资价位信息,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符合数字人才特点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事业单位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
在人才流动方面,支持开展高层次数字人才出国(境)培训交流,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数字人才国际交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骨干人才。对接服务国家重大区域战略,鼓励数字人才在京津冀三地流动。支持各区制定出台精准有效的数字人才支持政策,引导优秀数字人才向重点企业流动,畅通企业数字人才向高校流动渠道。
来源:北京日报 代丽丽 张卿瑀 2024-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