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实时动态 > 简报
简报·第215期

【科技金融动态】

民生银行发起成立科技公司

开启“科技金融银行”建设新篇章

515日,中国民生银行发起成立的科技公司——民生科技有限公司在京正式成立,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行长郑万春、副行长林云山、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监白丹、民生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丹、总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牛新庄共同为公司揭牌。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科技的合作融合不断深化,催生了金融服务的深刻变化。随着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力量的迅速崛起,银行系科技公司应运而生,旨在探索市场化的科技开发和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同时面向中小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输出金融科技,迅速受到了市场欢迎。

“科技始终是民生银行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在挂牌仪式上指出,民生银行全行正在全力推进“民营企业的银行、科技金融的银行和综合服务的银行”三大战略,并将科技金融提高到核心战略层面,民生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是推进科技金融银行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他表示,后续我们一定会不断加大对科技公司的投入,并充分运用已有的基金进行联合创新。希望民生科技有限公司做好创新孵化工作,成为科技创新领域的领头人。

据洪崎董事长介绍,新设立的民生科技有限公司定位于“立足母行、服务集团、面向市场”,即主要服务于民生银行集团、各子公司和业务伙伴,推动民生“科技金融银行”建设,同时提供科技能力输出,为中小金融机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科技转型所需的解决方案和专业科技产品;通过科技服务和民生银行金融服务能力的深度融合,打造崭新的“科技+金融”生态圈,为民生银行集团和广大合作伙伴提供嵌入式、贴身式、端到端的科技管家式服务,培育民生银行集团的综合金融服务竞争力,持续提升数字化、智能化金融服务水平。

“民生银行在金融科技上起步很早,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介绍说,民生银行早在2014年就布局了分布式核心金融云平台,开创了国内银行核心账户分布式化的先河;2015年开始建设的大数据平台和人工智能服务体系,建立了实时头寸分析、智能投顾、智能风控、智能营销等一系列智能金融服务,极大的提升了小微3.0、供应链金融、远程银行、资管业务的智能化水平;民生银行2016年即加入国际区块链联盟,并在2017年将其应用于信用证交易,今年又受到银监会邀请,合作制定银行业区块链技术标准。民生银行顺义总部基地运转着国内金融业等级最高(T4)的现代化大型数据中心,以及符合ISO国际标准、容灾能力最强的双活灾备体系,承载起民生银行永不停歇的“智慧大脑”。

“民生科技有限公司大有可为” 。民生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牛新庄表示,民生科技有限公司将紧紧围绕民生银行“科技金融银行”战略目标,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建立高效的公司运作机制,形成全新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建设灵活高效的人才选聘、培育和激励机制,打造科技金融核心竞争力,为民生银行集团及合作伙伴提供更为优质的科技金融服务,为广大客户提供更便捷、更安全、更实惠的金融服务,助力数字化、智能化普惠金融新发展。

                         (消息来源:华龙网)

科技与金融高效结合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第五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期间,四川省举办科技金融高峰论坛暨投融资对接会,为技术与资本搭建对接“桥梁”。

政府引导基金,是四川省推动科技金融工作的一大重要举措。在四川省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下,成都安特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研成果转化加速。

成都金融城将成为四川省、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金融业发展和金融机构聚集的核心承载区之一,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支持。

围绕科技金融合作,四川与数千公里外的美国硅谷实现了“牵手”。

近日,成都高新区与美国硅谷城市群(都柏林市、山景市、门洛帕克市)及硅谷管理咨询公司Him Group集团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三方拟合作共建“成都-硅谷科技金融中心”,为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创新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奠定基础。

以金融撬动创新合作,并不让人感到意外。科技创新,始终需要金融资本的支持。过去一两百年,全球的技术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有更发达的金融体系。

四川在全国率先引导银行设立科技支行,率先出台省级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文件,率先召开科技与金融大规模对接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大力推进科技与金融高效结合,加速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数字是最好的证明。截至去年,全省金融机构实现科技贷款余额1114.93亿元,推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8万亿元,是2012年的2.3倍,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4%,比2012年提高7.5个百分点。

打通服务“最前一公里”,构建多元化发展、联动服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对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去哪儿找融资?”“该选择怎样的融资方式” ?是必然会遇到的疑问。

刘克也曾遇到同样问题。就在去年,这位成都英博格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还在为公司财务“揭不开锅”而失眠,“合伙人自筹资金接近枯竭,去哪儿找投资?大家都不懂。”然而420日,他的语气却变得轻松,“最新一轮融资时,公司估值已经上亿元” 。在他眼中,资金已经不是问题。

让公司“死里逃生”的,是本土创投机构一笔300万元天使投资。而促成此次合作的,是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该平台在全国率先提出中小企业“梯形融资服务体系”,“简单地说,就是针对不同企业、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构建服务体系,做到‘总有一款适合你’。”成都高投盈创动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光耀介绍。

新模式没有止步于诞生地。过去一年,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进入国务院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国推广。截至去年,其累计为900余家企业提供债权融资服务约40亿元,为20余家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服务约4亿元。新模式下一步还将通过移动端APP,在更大范围提供服务并推广经验。

盈创动力的成功,源于四川对科技金融服务“本质特征”的把握。科技企业的金融需求区别于传统企业,不同的阶段需求也不同,相对更加多元化。为此,四川相关部门有的放矢,着力构建起多元化发展、联动服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看覆盖。四川已建立起科技金融“省—市—区”三级服务体系。由省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中心牵头,12个市州分中心、5个区(县)科技金融工作站联动,服务400多家基层银行,300多家创投机构,3000多家科技型企业;建立“四川科技金融网”、科技金融数据库、银科对接信息服务平台。其中仅数据库收录科技型中小企业近3000家,聚集机构700余家。

看行动。四川常态化开展科技金融对接活动、银政企对接活动。过去一年,四川省组织召开了第五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科技金融高峰论坛暨投融资对接会;组织开展四川省重点项目融资对接会;陆续在自贡、绵阳、乐山、宜宾开展省级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市州行活动;组织完成“首届天府金融博览会—四川金融发展成就展”。

看前瞻。四川相关部门联合西南财大、四川发展、四川金控、省信息所等单位发起组建四川创新科技金融研究院,整合多方资源,着力打造高端研究智库、金融创新中心、企业服务平台、交流培训基地,助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

打通引导“最难一公里”,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发展

丰富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是推进科技与金融高效结合的“第一步”,但却不是“最难的一步”。对于科技创新活跃的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融资难才是跨越“死亡之谷”的“拦路虎”。

为什么难?因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规模小、风险高、固定资产比例低等“先天不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负责人认为,创新创业投资,本身就是高风险、高回报,这和传统金融机构追求的恰恰相反,“所以,需要通过政府财政或其他外部机制的介入和引导。”

薛平对此深有体会。“我们研发的十三价肺炎疫苗国内无同类产品,你说市场空间有多大” ?!这位成都安特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伸出一根指头,“估计有100亿元市场” 。研究肺炎疫苗,他所在公司拥有豪华的研发团队,核心研发团队人员多曾在辉瑞、罗氏等国际巨头担任研发主管或中国区负责人。

市场空间巨大,但市场投资机构却大多不愿进入。原因很简单,生物医药尤其是疫苗行业,从研发到上市周期可能长达6-8年,且风险较高。

薛平说,市场“这只手”存在的缺憾,由政府“这只手”来补齐。处理好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的关系,需坚持构建政府资金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的融资服务体系。经过前期充分调研,四川省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决定投资安特金3000万元。“加上其他投资,目前我们的厂房已经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动工” 。

2015年,四川省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省科技厅等相关部门支持下设立。近3年来已引导设立17支子基金,共完成募集规模88.5亿元,实现财政出资超过22倍的放大;储备项目300余个,完成52个项目20.34亿元投资,投资标的涵盖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

“双创”基金并非孤例。近几年来,四川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拨改投”“拨改贷”“拨改贴”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围绕推动科技金融结合试点示范,近年来四川省科技厅等相关部门加大对成都高新区、绵阳市国家级试点地区的工作指导和支持,推动成都高新区积极探索建设市场化运作与公益性目标相结合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推动绵阳市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军民融合科技金融结合新路子;编制《四川省科技金融发展规划(20182020年)》;省科技厅联合相关部门印发了《四川省第一批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指导试点地区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加强对金融资本和民间投资的引导和带动,搭建新型科技创新投融资平台,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投融资服务。

围绕“拨改投”“拨改贷”“拨改贴”,近年来四川省制定出台《四川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助资金暂行管理办法》,《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通过后补助的方式鼓励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金融业务活动,组织开展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助和创业投资补助工作;全面加强对中铁创投、虹云创投和天河创投等三支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的监督管理;在全国率先执行天使投资人股权投资所得税优惠政策……

从效果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增强了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以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助和创业投资补助为例,去年贷款风险补助银行48家,共计1000万元,带动贷款额达123.55亿元。去年风险补助创业投资机构13家,补助资金990万元,投资保障补助科技企业27个,补助资金共计1010万元,带动创业投资额达6.13亿元。中铁创投基金已投资了5个项目,累计投资额1.48亿元;天河创投基金于20166月完成首期募资;虹云创投基金已投资3个项目,累计投资额3237.5万元。全省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所得税优惠的企业达1196户,享受高新技术所得税优惠的企业496户,优惠金额达10.4亿元。

打通融资“最后一公里”,完善科技型企业多渠道投融资体系。421日是周六,陈林却一直在办公室加班,“4月份要一口气推出5款智能家居产品” 。这位成都趣睡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并不讳言资金压力,“敢密集推新品,因为我们得到了两笔来自‘双创债’的股权投资,一共约3000万元。”

所谓“双创债”,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为支持“双创”发展而量身定做的融资产品,由四川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截至今年1月,首次发行的5亿元都已投放到急需之处。

这不仅是一个金融产品的诞生。在四川大学金融研究所教授唐英凯看来,它打破银行间市场资金和“双创”的边界,拓展了联通两者的新渠道,“是一次在金融领域改革创新的尝试” 。

加快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科技型企业多渠道投融资体系,四川始终未停止探索。

加强科技支行建设,推动科技企业金融信贷融资。去年,四川省在绵阳成立了全国首家军民融合科技支行。截至目前,全省已设立9家科技支行,创新推出“央行科票通”“研发贷”等40多款特色金融产品,累计为1039户科技型企业提供授信269.49亿元,发放贷款202.06亿元。

积极推进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科技金融板”建设。四川省相关部门制定了《科技金融板建设实施方案》,拟定科技金融板定义和标准,通过培训、宣讲、对接等活动方式,积极推荐科技型中小企业到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科技金融板挂牌融资。科技金融板共申报挂牌企业516家,预核准通过企业484家,完成挂牌389家,意向融资金额达2.4亿元。

创新科技保险产品,推进科技保险服务。积极鼓励保险机构开展服务创新,去年成立全国首家军民融合科技保险专营支公司,推出了“军融宝”系列保险产品。去年,全省科技保险承保企业1480家,较2016年增加1036家,科技保险承担风险保障金额1270亿元。

截至目前,全省入驻各类创投机构逾700家,管理基金规模突破2000亿元。去年,我省A股上市企业120家,其中科技企业103家,占比达89.6%;“新三板”挂牌企业334家,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科技金融板”挂牌企业389家。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高端制造、互联网、现代医疗等领域……推动科技和金融结合,四川正不断释放出创新驱动发展的磅礴之力。

截至目前,四川省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设立17支子基金,共完成募集规模88.5亿元,实现财政出资超过22倍的放大;储备项目300余个,完成52个项目20.34亿元投资。

全省已建立起由省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中心牵头,12个市州分中心、5个区(县)科技金融工作站联动的科技金融“省—市—区”三级服务体系,服务400多家基层银行,300多家创投机构,3000多家科技型企业。

全省科技支行累计为1039户科技型企业提供授信269.49亿元,发放贷款202.06亿元。

截至目前,全省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所得税优惠的企业达1196户,累计扣除金额达到64亿元;享受高新技术所得税优惠的企业496户,优惠金额达10.4亿元。

  第六届中国(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推进会——今年将以“共享新时代,共促新发展”为主题,开展开幕式及主论坛、主题峰会、专场对接、专题培训、展示洽谈五大方面活动。届时将邀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知名投资机构创始人等国内外高层次专家作主题演讲,并举办“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会”“科技金融板投融资对接”等专场对接活动。

《四川省科技金融引导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今年将出台该细则,通过后补助的方式鼓励引导各类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金融业务活动,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省级基金市场化运营——今年将继续推进省“双创”基金在军民融合、生物医药、智能制造、TMT等方面的布局,加大对四川省创新创业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的引领。强化推进省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募集和投资,以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加强对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出资入股。

四川省级科技金融试点城市建设——着力推动德阳、乐山、广元等7个省级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在试点地区大力推广“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加强对试点城市的支持和指导,扎实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梳理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争取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省、市、区三级联动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和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增强服务功能,完善服务机制。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库、科技融资项目库、科技金融专家库及创投、银行、中介等机构库,大力开展科技金融专场培训、推介、对接活动,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政策、产品、中介、信息等科技金融服务。

                                    (消息来源:四川日报)

产业创新动态(5月)

工信部今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加快重点标准制修订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与信息、通信等产业跨界融合的重要载体和典型应用,是全球创新热点和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2018327日,工信部发布2018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2018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标准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促进作用,加快落实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中行业急需和通用基础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持续完善智能网联汽车分标委架构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大国际标准化合作与协调力度,推动我国国家标准向高质量国际标准提升,为全面建设汽车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一、贯彻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加快重点标准制修订

1.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针对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的重点项目,开展标准预研、立项、制定及发布全周期规划研究,确保标准制定工作科学、高效、有序进行。

2.加快推进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标准的制定。推进术语和定义、盲区监测(BSD)、汽车事件数据记录(EDR)、乘用车和商用车自动紧急制动(AEB)、乘用车车道保持辅助(LKA)6项已立项国家标准的研究制定;加快推动泊车辅助、商用车车道保持辅助(LKA)2项国家标准的立项工作;统筹推进全景影像监测、驾驶员注意力监测、车门开启盲区监测、后方穿行提示、智能限速提示、夜视系统等6项信息感知类标准预研,适时提出立项;启动预碰撞场景下的自动紧急转向、交通拥堵辅助控制等2项辅助控制类标准的预研。

3. 积极开展自动驾驶相关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尽快完成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立项及研究工作,启动自动驾驶测试场景、横纵向组合控制等2项测试评价类关键标准及自动驾驶记录、报警信号优先度、人机交互失效保护等3项自动驾驶通用标准的预研,并根据预研进度提出标准立项。

4.协同推进汽车信息安全标准的制定。完成汽车信息安全通用技术、车载网关、信息交互系统、电动汽车远程管理与服务、电动汽车充电等5项基础通用标准的立项工作;启动汽车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安全漏洞与应急响应、软件升级及整车信息安全测试评价等4项国家标准项目的预研和立项。

5.尽快启动汽车网联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通信需求相关标准预研,启动自动驾驶高精地图需求及道路设施需求研究。紧跟网联车辆国际标准制定进程,开展国内网联车辆方法论、网联车辆通信时延要求等标准的适用性研究。启动基于LTE-V2X蜂窝通信、直连通信等功能、性能和接口标准化可行性研究,适时申请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团体标准的立项。

二、健全完善分标委架构,加强标委会间的协调

1.召开智能网联汽车分标委成立会议,持续健全和完善分标委组织建设方案,形成包括功能安全、信息安全、先进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等专业领域标准工作组,国际标准法规协调专家组和国际专家咨询组的智能网联汽车分标委组织结构。

2.加强与相关标委会、行业组织的沟通、协调,建立联络员互派机制,促进智能网联汽车相关领域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沟通,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与其他相关体系标准项目的协调、互补和兼容。

3.充分调动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以及电子、通信、互联网等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发挥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核心作用;积极依托行业机构、高等院校、测试区等各方力量,不断提高技术标准的质量和水平。

三、加大国际标准参与度,加强国际交流与协调

1.加大国际标准法规参与力度。系统跟踪联合国车辆法规协调论坛(WP29)与国际标准化组织道路车辆委员会(ISO/TC22)下属工作组动态,积极承担相应的国际标准法规研究制定任务;申请加入ISO/TC 22自动驾驶特别工作组,全面参与联合国智能交通/自动驾驶(ITS/AD)的项目规划与法规协调,积极提出国际标准提案并牵头相关制定工作。

2.依托中欧、中法、中德、中美、中日等政府间对话机制,加强与欧盟及其主要成员国、美国、日本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的沟通与交流,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和标准的交流与讨论,加强在联合国及ISO/IEC层面的沟通与协调,共同推动国际标准法规的研究与制定。

来源:工信部装备工业司

国内顶级专家把脉国产芯片:人才培养状况堪忧

中国的芯片产业该如何发展?如何在科学、技术、工艺、应用和教育等方面推出可行的公共政策,以形成健康的芯片产业及生态?56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召开专家研讨会,邀请国内芯片半导体行业顶级专家就此展开讨论。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国家实验室CPU中心主任汪东升表示,最近网上的一些爆款文章夸大了国产芯片的能力,对今后芯片产业的发展不一定是好事。他认为,“中兴事件”说明我国芯片产业在源头基础上创新不足。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明指出,芯片领域的话语权需要深厚的上下游产业基础来支撑,否则就不可能有市场竞争力。而我国目前仍然需要进口高精度的螺帽、弹簧等工业零部件,这说明在很多工业领域,我们的产业水平还不够精细。

“现在对待芯片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太想明天就成功,但这个世界上没有事情是明天就能成功的” 。刘明说。

这也是本次研讨会上许多专家的共同意见。由于产业链条非常长,且我国起步较晚,在芯片产业的不少核心环节,我国企业并未掌握足够的话语权。

“现在把中国说得太厉害了,只看市场份额,我们往往会看淡(被)技术垄断的程度。”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国内芯片产业在核心环节上还是依赖国外企业,例如EDA工具软件(芯片设计辅助软件、可编程芯片辅助设计软件、系统设计辅助软件等三类——记者注)一般都是使用国外企业的,流片(像流水线一样通过一系列工艺步骤制造芯片——记者注)也很少在国内做。但中国科技企业一些原创的技术发明可以突破国外企业的垄断,因此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技术方面的短板是逃不过去的,也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抱怨没有用。”倪光南说

在汪东升看来,除了产业和技术上的不足,另一个更加隐蔽,但影响更加深远的问题同样值得担忧——人才培养。

汪东升回忆,十多年前芯片半导体产业正处热潮时,有很多高校都培养了不少年轻的专业人才,以当年清华大学的研究小组为例,就有十几个博士,现在这些人大部分都在国内外知名高校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而今天,并没有多少学生愿意报考这个专业方向,大多数本科生、研究生热衷于学习人工智能等热门专业。

中国计算机学会公共政策委员会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熊璋对此也注意到,系统学习和研究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等底层基础课程的学生正越来越少。

研讨会上,倪光南建议,我国从事网络信息服务的机构或企业最好都检查一下自身产品的供应链,看看有多少是国产自主可控的,有多少是严重依赖国外的。

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表示,我国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的同时,必须高度关注背后的产业安全问题。比如芯片的核心零部件中有多少是单一来源的,“非此不可”;有多少是多方来源的,可以“东方不亮西方亮”。但他提醒,我们不能因此强调本土的就一定好,甚至恨不得什么都自己做。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开展国际合作与保护产业安全之间的“矛盾”。

刘明表示,包括芯片、集成电路等产业在内,大多数产业发展都需要在全球开放的语境下进行,尤其是在集成电路这个产业链非常长的领域,涉及到许多学科,我们不可能什么都做。身处竞争与合作的国际环境中,她认为我们应该在某些优势环节掌握话语权,“这样别人制裁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有反制裁手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计算所研究员陈左宁认为,芯片产业及其生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业,应该从顶层设计上作出合理、统一的布局,政府在其中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无论是政策还是资金投入都应该有统一安排。陈左宁认为,芯片产业的发展要发挥企业的作用,但企业往往因短期利益很难长期坚持下去,这就需要国家更为长远的规划、更加持续不断的战略统筹。

针对目前我国芯片产业力量分散、基础薄弱、掌握话语权较少等问题,身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的陈左宁呼吁出台比较统一的顶层规划,将国内国外、开源闭源、产业上下游等问题纳入统一考虑。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5-9

国际科技成果要闻精选(5月)

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法国人工智能战略

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日在法兰西学院发表讲话时宣布了法国人工智能战略,目的是迎接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时代,使法国成为人工智能强国。历时7个月调研而成的“法国与欧洲人工智能战略研究报告”(Make Sense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亦对外发布,报告指出,法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将特别聚焦在健康、交通、环境和国防与安全这四个优先领域。

法国人工智能战略包括四大重要方面,一是巩固和完善法国和欧洲的人工智能生态体系;二是实施数据开放政策;三是调整法国和欧洲的投资与法规框架;四是确定与人工智能相关伦理与政策问题。战略措施主要包括:

今后5年里政府将投入15亿欧元发展人工智能,用于科研创新项目、工业项目以及鼓励初创企业,其中4亿欧元用于科研项目的招标和颠覆性创新研究,8亿欧元用于纳米电子学,并将直接带来5亿欧元的私人投资。

在科研与人才培养方面,由法国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牵头制定一项国家人工智能计划;遴选若干研究机构组建法国人工智能研究网络;制定一项人才计划以吸引全球的一流科研人员;把人工智能的学生人数增加一倍;简化科研人员成立初创企业的程序,加速科研项目的审批;鼓励科研人员在公共机构和企业间的流动,科研人员可以将50%的工作时间用于企业(目前是20%)。

在自动驾驶和卫生健康这两个法国人工智能的优先发展领域,于今年4月份发布国家自动驾驶汽车战略规划,2019年初制定和通过立法框架允许在法国开展第4级自动驾驶试验,2020年前出台自动驾驶认证框架;在国家健康数据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真正意识上的“卫生健康数据中心”,包括医保报销数据、临床数据和科研数据并最终开放。

关于数据开放,马克龙总统表示,法国人工智能战略建立在数据的自愿政策基础上,将逐步推动数据的主动开放,鼓励建立公共机构和私人机构数据分享平台。他还强调了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伦理挑战,将成立专家组研究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

来源:科技部

日本将制定海上作业机器人普及方针

据《日刊工业新闻》报道,日本国土交通省面向海上作业机器人的普及,推出环境治理方针。针对管线及浮体式海上风力发电维护等领域的应用,3年后将制定出海上机器人安全需求指南,进而引领国际标准,确保未来日本国内厂商的竞争优势。据称全球海中作业机器人市场有数百亿日元的规模。

日国土交通省针对海中作业机器人的用途,设定目标为海底敷设的管道及输电电缆、浮体式海上风力发电的维修、浮体式海上风力发电。为制定海上机器人安全指南,国土交通省于今年召开由造船公司及专业之士参加的会议,第1年度梳理相关各国的管道维护有关制度及需求。2019年度研究安全需求及评价方法,于2020年度汇总成指南。

指南呈现内容:机器人在适应海流及潮流等海象条件下,保持机体不被冲走所需的性能需求;在机体无法控制的情况下,避免影响周围环境的对策;讨论把握机器人状况及海象的通信标准等。

日媒称,日本国内作业用海中机器人几乎还没有,世界也刚刚出现,国际标准处于尚未明确的状况。日本国土交通省将安全需求指南纳入视野,并有意作为国际标准提出,将确保日本国内厂商竞争优势。

来源:科技部